发起“双碳”战略攻坚,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力争实现节能降耗40%
“双碳”已经成为发展共识。地铁作为用电大户,目前每年耗电超过4亿度。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省、市能源发展规划,地铁集团己成立“双碳”工作专班,统筹研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各领域、各环节 “双碳”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预计全年实现节电超3000万度:
技术节能。推广应用36套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年节能量达900万度以上;在13号线加装光伏发电装置,设备投用后预计可实现发电300万度/年;试点应用了智能照明、磁悬浮蒸发冷、永磁电机、热泵回收等节能新技术,为后续大规模应用积累了经验。
管理节能。印发了能源管理规定、服务设备节能运行规范,统一线网设备节能运行规范要求;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借助外部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实现共赢;搭建了能源管理平合,精细化管控照明、通风空调、电扶梯等高耗能设备。预计年节能达2100万度以上
发展“双碳” 产业。与青岛阳光氢能合作,计划在青岛投资建厂,引入氢能设备高端生产线,推广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引入绿色装配式建筑企业,在地铁建设和TOD 开发中,推广更保温、更环保的材料,大大降低车站及办公区域空调的使用频次;与储能系统的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广储能装置“削峰填谷”功能在地铁领域的应用。
下一步,青岛地铁将加快推进双碳战略“青铁”方案,打造绿色地铁青岛范本。一是强化总量调控,系统性核查地铁运营碳排放情况,确定降碳场景,科学制定“达峰-中和”路线图。二是夯实能源供给基础,扩大氢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加快推进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建设。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统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三是深挖内部节能降碳潜力,联合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行业头雁企业,成立节能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统筹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飞轮储能、永磁牵引系统、能量高效智能管理系统等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力争实现节电30%,新能源发电10%,实现节能降耗40%目标。
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建好青岛地铁,做大做强我市地铁产业,青岛地铁正与市工信局一起,加紧筹备“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将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助力城市千亿级轨道交通生态圈。青岛地铁特别欢迎青岛本土企业参与,也诚挚邀请外地企业参与青岛地铁建设,在青投资、落户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