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站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座始建于1911年的“远东第一站”因为其宏伟的造型,一直是中国铁路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在1992年3月,老济南站的拆除亦成为了许多济南市民和老铁路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其实,除了这座老济南站外,济南城还有另外一座老济南站。她不仅至今保存完好,更化身胶济铁路博物馆,记录着山东铁路的变迁与沧桑的历史。

“老济南站”竟然有两座?

济南作为铁路枢纽,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在此交汇。1904年和1911年,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先后修通至济南,但由于当时的清政府为了维护铁路路权,防止控制胶济铁路的德国借铁路扩大势力范围甚至军事侵略,毅然放弃了两条铁路共用同一主站的方案。这也就造成了共有两座老济南站——胶济铁路济南站和津浦铁路济南站。两座火车站相隔仅200米,却各行其道,独立运行,成为了当时济南铁路独特的“奇观”。

这张航拍照片可以看出两座济南站的位置。图片上方带有钟楼的是津浦铁路济南站,也是1992年被拆除的老济南站;图片下方是胶济铁路济南站,既今天的胶济铁路博物馆。

两座济南站的路网位置示意图,其实二者间有联络线通联

两座济南站的老照片,上为津浦铁路济南站,下为胶济铁路济南站

展室中两座济南站的建筑模型,上为津浦铁路济南站,下为胶济铁路济南站

存续文脉,薪火相传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将两座独立运行的济南站合并,并将津浦铁路济南站作为济南枢纽的主站。胶济铁路济南站至此退出车站的历史舞台,成为铁路办公用房,与200米外的“远东第一站”(津浦铁路)济南站相比倍感落寞。岂知,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福,1992年,因车站扩建需要,津浦铁路济南站拆除重建,昔日宏伟的钟楼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而她的姊妹胶济铁路济南站的老建筑却因为失去交通功能而幸运地保存至今,延续着胶济铁路乃至山东省地区铁路的文脉,在薪火相传中记述着那一段段曾经的历史。

婆娑树影之中,一座充满历史味道的建筑,这就是胶济铁路博物馆

说到存续的文脉,博物馆的馆舍建筑本身首推其中。这里依旧保持了100年前的主体结构,无论是复原的站厅还是保持原貌的楼梯间,都向来访的人诉说这一百年来的风风雨雨。

复原的胶济铁路济南站贵宾候车室。在建设中途,德国于一战败于日本,故由日本方面续建完成,因此屋顶为日式天花板

楼梯间的窗棂与楼梯栏杆,依然保持着一百年前的原貌

博物馆中另一组堪称“镇馆之宝”的藏品,就是那消失了二十多年的津浦铁路老济南站钟楼大钟的残件。1992年津浦铁路济南站老站房拆除后,包括钟表在内的大批构件散轶四方。后经辗转周折,博物馆终于搜寻征集到了四面钟盘和其它部分的残件,经修复后,在此展出。

展出的钟表残件和复原的钟楼模型

四面钟盘几经辗转,终于在博物馆中获得了一个好的归宿

展柜中展示的大钟的零件

展室中大钟的表针被置于8点05分,也就是这座大钟停摆的时间

除了车站的站房建筑和大钟的残件外,胶济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批文物也逾百年历史,向我们诉说了一百多年来齐鲁大地上与铁路有关的点点滴滴。

蒸汽机车车钟,来自胶济铁路使用过的蒸汽机车

城阳站站长室复原场景,其中的挂钟、票柜、桌椅、马灯、电话、电报机等均为当年实物。右上角的照片即为该场景的原型。

胶济铁路大港车站使用的三面钟。当年胶济铁路沿途的小站很少设置钟楼,而是采用这种三面钟。三面钟有两面位于墙外,面向站台两侧,供乘客使用;一面位于墙内,供室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使用。类似的设置在今天的滇越铁路上也能找到

风雨百年,沧桑岁月

胶济铁路从修建伊始,就和百年中华国运紧密相连。也从来没有一条铁路自通车后先后经历如此多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史的沧桑变化。

博物馆序厅中的地砖为站房原物,德国铁十字勋章造型,有着鲜明的殖民色彩

德国殖民山东,第一次世界大战山东战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二次北伐中的济南惨案、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直到山东全境迎来解放……

日本战胜德国后,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长达八年之久。图为馆藏日本出版的《日独战争写真帖》,“独”为日语中德国之意,该照片集收录了大量战争中的照片。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悍然无顾中国主权,把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德国在山东全部权益让与日本,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当时的中国政府据理力争,经过华盛顿会议等谈判,最终赎回了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山东主权。1923年1月1日,中日双方交接了胶济铁路。馆藏的这本《胶济铁路接收七周纪要》即为这段历史的记录。

1928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日本借口保护日侨,从天津和青岛沿着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悍然出兵山东,并占领胶济铁路和济南城,杀害中国军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就已经对胶济铁路进行了全面的谍报测绘活动。馆藏的这封《胶济铁路线路一览图》,精度之高令人惊讶。

胶济铁路也是中国军民抗战的战场。包括鼎鼎大名的“铁道游击队”在内,围绕铁路的游击战争给了日寇沉重的打击

除了记录沉重的历史,建国后济南铁路局的奋发图强与快速发展,也在博物馆的点滴中让人记忆犹新。

胶济铁路职工在抗美援朝期间踊跃赴朝,保障军事运输。图为馆藏的赴朝参战职工的纪念章和收到的慰问品。

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三八女子包乘组”是当时的先进典型

从胶济铁路到胶济客专,再到今天的济青高铁,未来山东大地的铁路发展更加令人期待

可以说一百多年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胶济铁路有着映射。风雨沧桑间,铁路是国家的命脉,亦是国家历史的纪录。

铁路开,商埠来。汽笛鸣响,黄金万两。

胶济铁路的修建直接催生了济南自开商埠,使济南从一座自给自足的封闭古城,逐渐成为新型现代城市。同时,形成了山东省“济南-青岛”的双城经济结构。胶济铁路博物馆中,这段铁路与城市发展的交织史,也被呈现出来。

围绕着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济南车站,济南的商埠区在老城区之外发展了起来

胶济铁路对济南城最深远的影响,可能要算是对济南街道的命名。在铁路开通后形成的商埠区内,街道以胶济铁路的走向为坐标进行了规划,东西向道路为“经”,南北向道路为“纬”,经纬相交成棋盘式。胶济铁路出站后第一条马路被命为经一路,向南依次为经二路、经三路,这样的命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清晰的道路坐标系统,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第一次来济南的旅客走出火车站,能很方便地找到要去的街道,同时也会感受到济南开放的亲和力。

济南的商埠区逐渐取代老城区,成为繁华所在

随着胶济铁路开通,近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也成为一种新风尚。胶济铁路济南站最初建成的时候分成了两大部分,东部是候车区,进站上车;西部是经营区,住宿餐饮。胶济铁路饭店就坐落在胶济铁路济南站主楼的西侧,是一家济南知名的西餐厅,胡适等文化名人曾经来此用餐。

胶济铁路博物馆中,复原了当年胶济铁路饭店西餐厅的场景

胶济铁路通车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往来齐鲁,留下了工作和生活的印记, 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展室中陈列的馆藏巨幅油画《老舍先生在济南》。

结语:铁路博物馆的春天

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同时我们欣喜的发现,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北京中国铁道博物馆外,全国各地的铁路博物馆、陈列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铁路是一种力量,文化亦是一种力量,由铁路历史积淀承载的光荣与梦想,更是一种宏博远大的力量。各地的铁路博物馆是铁路回眸历史的积淀,是行业对外展示的窗口,更是铁路文化交流的平台。未来,期待中国能有更多地方铁路博物馆建成开放,让更多普通公众走进铁路历史,关注铁路明天,让中国的铁路文化影响更多的普通人。

(文章来源:铁道视界)